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做深圳网站建设,变得越来越卷了——页面做得越来越炫,动画效果贼拉丝滑,手机端适配得也溜。但是即便是这样,我的一个做公益机构网站的客户说到:“他之前的网站页面看着漂亮,可上次有个视障用户打电话说,点半天找不到报名入口,因为按钮颜色太接近背景了。” 这话一下点醒了我:深圳网站制作再花哨,要是没法让有需要的人用明白,那再高的设计费都白搭。
在深圳网站设计的领域,其实早该把“无障碍访问”当基本功了。去年沙漠风团队给深圳一家残障人士就业服务平台做改版,就碰上了类似问题。用户调研时发现,好多视障朋友用读屏软件刷页面,结果导航栏的文字标签写得模棱两可,比如“服务”按钮点进去是政策解读,读出来跟“关于我们”似的,用户根本分不清。后来我们把每个按钮的文字描述细化到“最新就业补贴申请”“企业招聘岗位查询”,读屏软件一念,用户立马知道该点哪个。这事儿让我明白:无障碍不是额外加功能,是把“用户可能遇到的麻烦”提前想到位。
“无障碍访问”还应该覆盖更广,其实就俩字儿——“较真”。咱们平时做网站,习惯盯着主流用户的需求:年轻人爱滑动,上班族要快速跳转,但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大的字体,色盲用户分不清红绿色,听障用户需要视频字幕。沙漠风团队有个笨办法:每做一个项目,专门拉上同事模拟不同场景——比如蒙着眼睛用键盘导航,或者把屏幕调成灰度模式看颜色对比度。上次给深圳某社区做便民服务网,我们甚至请了位坐轮椅的用户来测试,结果发现滚动条太细,他用触控板根本拖不动。后来把滚动条加粗,还加了个“一键回到顶部”的大按钮,用户反馈说“终于能自己找信息了”。
说到底,深圳网站设计的本质是连接人。咱做的不是一堆代码和图片,是让视障者能顺利填表单、让老年人能看清通知、让听障者能“看”懂视频的“数字门”。沙漠风团队一直信奉“设计要有温度”,这温度,就藏在每个按钮的文字里,在每段视频的字幕里,在每一次“再想想用户可能需要什么”的纠结里。
下次再有人问“深圳网站设计要做到多好?”,我会说:至少,让每个想通过网站获取信息的人,都能找到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