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下班路过学校,听到几个家长唠嗑:“上次看的XX教育机构网站,课程表做得跟天书似的,啥‘分层教学’‘项目制学习’,咱当家长的根本看不懂。”“还有师资页,就写了个‘名校毕业’,教过几年书?带过多少学生?啥都没说,咋敢把娃送过去?”哎,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现在深圳网站建设、深圳网站制作这么多,教育机构网站建设最缺的不是“好看”,是“好懂”。沙漠风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怎么让家长一眼看明白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
先说课程体系——别整“专业术语”,要当“家长翻译官”。去年帮一家少儿编程机构改网站,他们原来的课程页全是“Python基础”“C++进阶”“算法思维”这些词,家长看了直挠头:“我家娃才小学三年级,学这些能消化吗?”我们重新梳理了课程体系:按年龄分成“兴趣启蒙班”(6-8岁)、“基础编程班”(9-12岁)、“竞赛冲刺班”(13岁以上),每个阶段配张图——启蒙班用乐高搭积木的场景,基础班用敲代码做小游戏的动图,竞赛班用娃拿奖的照片。还在旁边加了“家长关心的3件事”:每周几节课?每节课多久?学完能掌握啥技能?现在家长点进来都说:“这写得明白,我家娃该上哪个班心里有数了。”你看,课程体系不是给专家看的,是给家长“划重点”的。
再看师资力量——别堆“证书复印件”,要讲“真人故事”。之前有个做K12辅导的深圳客户,师资页写满了“教师资格证编号XXX”“市级优秀教师”,结果家长留言:“这些证我们都见过,到底教得好不好?”后来我们改了思路:把老师“还原”成“身边的人”——教数学的王老师,页面上放了张他带学生去科技馆的照片,配文:“从教8年,最擅长把函数题变成‘超市打折’的故事,班上娃再也不怕应用题了”;教英语的李老师,放了段她和学生的对话视频:“李老师会用深圳地铁报站练口语,我家娃现在坐地铁都能跟外国游客唠两句!”现在家长翻师资页,不再是“扫一眼就划走”,而是会停下来看故事——“这老师跟我娃性格像,肯定合得来”。
最后说个扎心的真相:家长点教育机构网站,不是为了看“高大上”,是为了“省事儿”。课程体系要让家长30秒内搞清楚“我家娃该学啥”,师资介绍要让家长1分钟内有“这老师靠谱”的感觉。去年我们帮一家艺术培训机构改完网站,校长跟我说:“现在咨询电话多了30%,好多家长说‘看了你们网站,不用再打电话问东问西’。”你看,清晰比华丽重要,真实比模板重要。
说到底,深圳网站设计不是“炫技术”,是“替家长着想”。教育机构的网站,本质上是家长的“决策助手”——用简单的语言讲清课程,用真实的故事讲透师资,让家长看完能拍板:“就这家,娃送这儿放心。”下次做网站前,不妨先问自己:“如果我是家长,刷到这页第一反应是‘啥玩意儿’还是‘明白了’?”想通了这个问题,你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展示,离“清晰”就不远了——毕竟,沙漠风一直相信,好设计,是让复杂的事变简单。